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边栏

“中国2030研究”场景之五:民主

[复制链接]
中国变成一个西方式的民主国家,具备民主国家的所有优势和弱点。经济与社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2030年,我们会从中国听到怎样的新闻?
这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选举:大约10亿中国人被动员起来选举自己的议会。这已经是中国人第二次通过自由选举来决定,谁将在未来四年里在政治上代表自己。
在习近平离职之后,中共走上了民主改革道路。在首次选举中,共产党仍然获得了绝对多数。但是从那时起,多个新政党逐渐发展壮大,并且已经成功进入了一些地方议会和地方政府。在当下的2030年,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可能会需要联盟伙伴来共同执政。因为已经自由化的媒体在过去几年里就中共的经济治理不力、贪污腐败和对人权的侵犯进行了大量曝光报道,共产党的形象严重受损。但与此同时,对民主的狂热亢奋也被蒙上一层阴影。在经历了差不多75年的一党专政之后,人们终于迎来了自由选举,对于和平变革的胜利而欢呼雀跃。但是几年之后,许多中国人开始批评,如今的新精英阶层其实与过去相比就是新瓶装旧酒,而且和美国一样,在中国也只有那些能够筹集最多资金用在选战上的人,才能赢得选举。一种对于"印度处境"的恐惧情绪在不断散播:经济界抱怨连天,因为曾经强有力而高效率的国家机器现在运转起来越来越缓慢而且繁冗。
这一场景的设定前提是,中国2030年走在和平的民主化道路上,也就是选择了类似台湾或韩国的发展模式。这是在冷战结束之后很多西方人--以及不少中国人--所预言、期望并且要求的发展道路。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先是选择了自己的"中国道路",这在外国被视为自相矛盾,甚至是令人难以理解、更难以接受的。尽管现在就唱起共产党的终曲也许为时过早,但是中共至今为止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政治模式就是毫无争议、颠扑不破的。民主化的进程会带来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的重新构建,创造一个彻头彻尾的"新中国"。

经济发展


政治社会的民主开放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留洋”人才回国发展。

中国的民选政府要证明,新的执政改革和经济改革能够促进经济继续繁荣发展,并因此背负巨大压力。作为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结的国民经济体,中国对国际经济合作十分感兴趣。意识形态上的立场观点不再成为阻碍合作的绊脚石。中国致力于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原材料市场的有效运行以及全球标准的引入。人民币成为可以自由兑换的国际储备货币。为了过渡到自由市场经济体系,国家不得不从许多过去曾经直接掌控的经济领域中撤出。但这一过程进行得并非一帆风顺。许多国有企业被私有化。在很多行业领域,过去因为国家高额补贴、错误的激励政策和扭曲的竞争环境而造成的严重产能过剩,如今必予以消减,这就导致企业大量裁员。市场更开放的同时,中国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也面临来自国际产品的更强劲竞争。这样的发展趋势在中国国内并不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然而政府则不遗余力地进行宣传,强调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会从这些改变中受益。随着政治上的变革,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态度也发生变化。中国产品已经普遍得到好评,中国企业在海外实施并购的时候也不会再被人怀疑是不透明的独裁政权所实施的阴谋。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还在采取保护主义措施来阻止中国进入自己的市场。中国大企业早已成为广受认可的国际康采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乐意到那里就职。社会上的自由化发展吸引了很多已经在海外工作很长时间的中国高端人才选择回国发展。在这些已经国际化的海归人才的帮助下,中国形成了一种新的、对世界开放的革新文化。这使得人们产生了希望,也许很快中国就不再只是为全球大众市场制造产品,"中国制造"也会成为技术创新产品的高品质标志。

政治与社会发展
中国实现了政治自由化。如今在政治讨论中获得了发声机会的,不仅仅是少数民族群体,还有不属于所谓"中产阶层"、之前未能从社会进步中获益的大约十亿农民和工人。令人感到讽刺的是,恰恰是因为失去权力地位反而导致中共走向左倾路线。与此同时,自由的政治氛围也导致民粹主义势力得到了抬头的机会。在一个民主的中国,民众要求政府将过去为了维稳而一推再推的改革予以实施,比如教育体系的改革。随着政治洗脑教育的取消,中小学和高等院校的思想更加自由和具备创新精神。媒体成为重要的监督机制。政治和经济丑闻、贪污腐败都被揭露曝光,透明度得以提高,对历史的反思总结也在进行之中。司法机构如今只需要遵循法治国家原则,而无需顾忌中共的意志。在世界上,中国享有很高声望。邻国对于霸权主义中国的恐惧消失。而中国也成为亚洲政治稳定的定海神针。

这对于德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与在"中国梦"和"新加坡模式"两个场景之下一样,这一模式所带来的机遇也是大于风险。政治、社会和经济上的改变使得中国在应对全球挑战的进程中成为值得信赖的伙伴,其对于地缘政治稳定性的提高效应不仅仅局限于亚太地区。经济上,以环境科技为代表的中国产业现代化需求给德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商机。但是与中国进行政治和经济合作也可能会变得更复杂。随着政治上的变革,德国企业首先需要为适应新局面而付出较高的成本。中国政府做出决策所需要的时间明显拉长,同时国家行政执行力在一些领域有所减弱,民主选举可能导致的政府更迭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路线转向,都使得德国企业在进行发展规划的时候面临不确定性。

德国可以选择的应对策略
为了在中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重新定向的过程中施加影响力,德国应该给中国在建立职能机构、法治国家体系和公民社会组织方面提供支持。此外德国应该加强对教育的投资,以强化本国技术革新能力,加强与中国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同时增加对中国的市场研究,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推出适应中国市场越来越高品位需求的产品。

本文内容为贝塔斯曼基金会“中国2030:德国可能面临的发展场景及相应对策”研究成果,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 2016.10.23

www.51haoyou.com

GMT-5, 2025-1-22 03:02

© 200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