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称,香港航空公司日前出现资金缺口,有失去牌照之虞。有指责称,持有该公司29%股份的海航(HNA)掏空了其资金。海航则予否认。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路透社报道,香港航空公司的股东们在本月召开的会议上得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该公司需要至少20亿港币的新鲜资金,否则将失去航空服务牌照。 据在场人士消息,股东们被告知,港航在2018年损失了30亿港币,注入新资金至关重要。 位于海南的海航集团高管也通过电话参加了4月1日的该一小时会议。海航持有港航29%的股份。 据在场人士称,投资者们对于海航在港航所遇到困难中所扮演的角色十分惊讶,--也有指责称,海航掏空港航的资金,但海航予以否认。 钟国松--港航27%股份的持有人正在竞争该公司主席职位。他向路透社表示:"如果我们不能解决(一个)主要股东让港航资产外流的问题,那么,吸引新资本也没有意义。" 资料照片:香港国际机场 另一名股东赞同他的观点,说:"这里是香港,不是海南。" 上周,这场股东会议上演的剧情传到了外界,海航与一家竞争对手争夺港航的主席职权。港航则拒绝对此发表评论,称公司运作"保持正常"。 这场内部斗争也显示出海航在世界各地盘根错节的投资,从地产到银行,并且时常由模糊、相互关联的实体持有。 在纸面上,两年前,海航放弃了对港航的控制权,当时海航开始出售在世界各地大举收购来的500亿美元资产。 不过,港航与数个海航的下属公司有紧密关系。 上海纽约大学金融副教授大卫·于(David Yu)表示:"海航的股权结构、以及投资结构一直非常复杂,港航的案例也不例外。现在的关键是,母公司存在一些问题,显然这对下属及关联公司也产生影响,包括港航在内。" 扑朔迷离的海航纽带网 自2017年以来,北京开始收紧中国大型企业举债在全球迅速扩张的行动。据路透社估计,海航售出了大约260亿美元的资产。 这其中包括丽笙酒店(Radisson)集团的控制权,希尔顿酒店四分之一的股份,在纽约、悉尼、上海、旧金山和香港的主要地产,中国地区航空公司,在德意志银行的半数股份等。 但海航的售价、复杂的结构、债务等,使得出手这些资产并不容易。 海航在香港的股权利益就是一例。本周,海航控制的CWT国际称,债权人扣押了包括美国的房地产以及新加坡的商品贸易及物流公司,因CWT国际未能支付一笔14亿港币的债务。 海航称,注意到了此一发展,但这是CWT与其债权人之间的事务。不过,海航下属公司拥有CWT51%的股份,并且CWT的高管均与海航其它商业领域有关联。CWT的主席之一Mung Kin Keung也是港航的股东。 海航涉入港航的程度也十分复杂。2006年,海航接管中富航空(CR Airways),将其更名为香港航空。根据资料信息,2017年7月,海航将34%股份出售给中国的Frontier Investment Partners集团。 据路透社看到的港航2017年账目,港航持有海航4家非上市公司股份,2017年底的价值为3.67亿美元,并向另外两家海航公司借出3亿美元资金。 当年,港航未到帐的应收帐款跃升50%,而营收仅上升11%。在未到帐的应收帐款中,海航下属公司的金额占到73%,为13亿港币。 港航股东钟国松与海航也有紧密关联。他曾任海航经理人近4年,直到2018年8月。自2017年,他也担任香港快运航空公司-港航的姊妹公司主席。最近,海航同意将香港快运航空公司出售给国泰航空,售价为49.3亿港币。 国泰在发布该协议消息时,也附加一条警示信息:有一名香港快运航空公司的股东计划提出反对。两名知情人士向路透社表示,这名股东是钟国松。 另一显示钟国松与海航关系恶化的迹象是,法庭文件显示,海航去年12月起诉了一家公司,而钟国松正是透过这家公司持有港航27%的股份。海航要求这家公司归还自2010年起的8.54亿港币欠债。 港航掌控权之争 路透社报道说,自4月1日的股东会议以来,Frontier与钟国松联合起来,致力于任命他为港航主席,以便夺取控制权,并调查港航与海航的财务关系。 上周,他们赢得一项禁制令,该强制令禁止经理人和高管移走或销毁港航的文件。 而在此前一周,钟国松和港航另一名高管侯伟都声称掌握公司控制权,并对谁有权决定总部事务发生争执。 令事件情形更加复杂的是,一个名为Grand City Investment Capital Limited的公司本周表示,在4月11日的一笔交易后,拥有了Frontier股权。但Frontier否认Grand City的这一表态。Frontier和钟国松还指责海航挪用港航资产以及海航集团严重的财务违规行为。海航则予以否认。Frontier、钟国松以及其他股东仍在要求获得港航2018年账目的阅卷权限。 尽管港航的掌控权归属不明、双方各执一词,但均表态称港航运作正常。 东方资本研究(Oriental Capital Research)执行经理柯利尔(Andrew Collier)向路透社分析说:"由于变化发生得太快,这家公司难以协调一致地组织管理。"他称海航是"中国最糟糕的企业集团过度扩张的典型案例"。 他补充说:"由于海航始终缺乏一种透明度,要弄清楚争议的实质是难上加难。" 苗子/凝炼(路透社)DW 2019.04.29 |
GMT-5, 2024-11-22 12:23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