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好友 资讯 帖子内容

认识特朗普当选的五大误区

发布者: xiaomifeng | 发布时间: 2016-11-24 20:46| 查看数: 2834|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从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至今,已经有两个多星期,民间的讨论没有停歇,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反而更加泾渭分明。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兴奋地宣布:我们赢了!他们随之宣布:我们是对的!你们错了!这个“你们”,包括支持希拉里的选民、美国的多数主流媒体、还有发表声明力挺希拉里的经济学家和政治智囊们,在此暂时随大流将其归类为美国的精英们。这种将选举输赢等同于对错的思路,在中国的“吃瓜群众”中间广为流传。人们为什么会推导出这样一个看似正确、其实逻辑经不起推敲的结论呢?
类似的逻辑远不止此,在各类网络媒体、微信、微博、甚至部分专家的大作中经常可见。这也帮助解释了为什么特朗普在中国的粉丝是那么多。中国的“吃瓜群众”中,有的看重特朗普是有能力挣钱的大款,有的欣赏他出言不逊、藐视成规,有的赞美他教子有方,有的夸奖他真实不虚伪,有的支持他把精英踩在脚下。
本文整理了几个广为流传的、似是而非的说法,它们是如此盛行,说明很多人喜欢接受一些概念化、公式化的“正确答案”,而这和教育程度或收入水平似乎没有直接联系。这五大误区分别是:误区一,特朗普赢了,所以反对他的人错了。误区二,特朗普的商业成功证明他有能力管理国家。误区三,政治正确是虚伪的游戏。误区四,特朗普的当选代表草根的胜利。误区五,傲慢自大的精英溃败了。在梳理这五大误区之后,我将总结,特朗普的上台会带来什么影响。
误区一,特朗普赢了,所以反对他的人错了。
美国的特朗普支持者们想赢,因为选举结果和他们的利益选择密切相关。中国的“吃瓜群众”也想赢:一想到他们支持的非主流选手能异军突起,以不可思议的势头击败老牌政客希拉里克林顿,这个结果就让人兴奋。尽管这个结局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如同天上掉馅饼一样神奇,但很多人乐于把它归功为自己的高瞻远瞩、远见卓识。另外,一直以来,支持特朗普的话有些难以启齿,因为很多人内心承认,特朗普发表的各种侮辱性、歧视性言论,上不了文明人的台面。而现在,他赢了!还有什么比他赢了更让人扬眉吐气的呢?因此,特朗普的支持者顺理成章地认为,支持他是对的。
可是,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有一种说法叫: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呢?这至少说明,人数多不见得正确(当然,少数人的看法也不见得就是对的)。
这种思维一定程度上源自对民主这个概念的陌生和误解。很多人以为,民主的结果代表了多数人的意志,因此它就是正确的选择。事实上,民主选举和结果的正确与否、孰好孰坏无关。按照罗伯特·达尔的定义 ,民主意味着它提供以下的机会:有效的参与;公平的投票;对信息的充分接触和理解;对议事日程的控制权;以及对成人公民充分参与的保证。可见,民主更强调的是程序,是包容性,是平等,而不是结果的正确与否。
历史上,民主选举选出过很多不成功的政治家,包括臭名昭著的希特勒。能说赢得民主选举的都是最好的人选吗?
误区二,特朗普的商业成功证明他有能力管理国家。
如果说成功商人必定治国有方的话,是不是意味着,造出了吉利汽车的李书福、发明了“老干妈”的陶华碧、开发了脑白金的史玉柱、经营房地产的潘石屹、以及号称企业身家几十亿元的陈光标,都可以成功管理国家了?是不是财富越多的人,管理国家的本事就越强呢?具有简单分析能力的人,应该都不会轻率得出肯定的结论吧?
还有一个问题要问,特朗普的商业究竟有多成功呢?据说,第五大道上矗立的特朗普大厦,外表比里面精致,这似乎也是对他商业成就的一个恰当评价。有人做过计算,如果特朗普把他从70年代从老爹那里继承来的财富投资于标普500指数,其他什么都不做,他现在会更有钱。媒体曾经报道过,华尔街的银行家并不愿意给特朗普贷款,因为他破产次数较多。据联邦选举委员会披露,15个和特朗普有关联的企业在银行欠债共计超过2.7亿美元。写特朗普传记的作家麦克·安东尼奥(Michael D’Antonio)曾说,特朗普擅长房地产生意,其他方面却乏善可陈。他尝试过经营航空公司,结果失败了。他也尝试过开赌场,结果四次失败,他在经营复杂生意上并无佳绩。而特朗普自己也承认,他很容易对生意感到厌倦。“我在追逐某个资产时感到兴奋,但一旦到手,它们就让我厌倦……对我而言,重要的是获取的过程,而不是拥有。”
那么,特朗普会怎样经营美利坚共和国?大量举债的方式也许适合房地产,用来刺激经济增长则不可取,特别是眼下的问题恰恰是美国政府欠债太多。而经营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关系,要比追求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复杂得多,需要更多远见卓识。在计算政策的利弊得失上,不能用简单的资产负债表来衡量业绩,很多得失短时期不会显现。而且,在经营国家上,他不再拥有破产重组这样的选择权。
当然,我们也不能妄下断语,认定特朗普管不好国家。事实上,他能准确抓住美国经济社会中的问题,表明他具有发现问题的敏锐度和直觉。一个没有从政经验的人往往更不会被陈规所束缚,这是特朗普的缺点也是优势。一个制度困境的突破,或许需要一个人快刀斩乱麻。不过,现实中快刀能解决的问题并不太多。特朗普是否拥有处理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关系所需要的微妙的平衡力、冷静的判断力、耐心、说服力和人格魅力,从他迄今为止的表现看,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误区三,政治正确是虚伪的游戏。
关于这个问题,我只想举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
我的一个中国朋友到美国六年,在特朗普当选的第二天,他走在华盛顿最繁华的M大街上,被几个白人往他身上吐痰。这一经历令他受到很大震动,他深切感受到社会平等是一个多么脆弱的概念,每个人都可能深受其害,也因此都有责任防止这种苗头的出现。他的白人朋友们听说后,纷纷向他表示慰问,也有几个深表歉意,因为这不是他们赖以自豪的美国。美国人对自己国家崇尚的价值观有非常深厚的身份认同,这种认同甚至远远超出了他们对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自豪感。
大选过后,种族歧视抬头之迅速令人乍舌,在美国各地都发生了类似事件。马里兰一所优秀中学的洗手间被画上了纳粹符号。一个朋友孩子的校车上发生了白人孩子欺负黑人孩子,要求他们到校车尾部就座的事件,这令人难以置信。美国最高法院早在1954年就对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判决,判定校车上按照种族区别就座的方式是违反宪法的。可是,在2016年的今天,心灵最纯洁的孩子居然在仿效60多年前被否定的歧视行为。
那些认为特朗普的出格言论无伤大雅的人,没有看到的是,无论特朗普本人是否真的歧视少数族裔,他的言论已经对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变相支持了那些思想充满歧视的人把这种思想公开化、合理化。虽然美国的民主制度也许能制约一个像特朗普这样的总统滥用权力,却无法保证社会争取平等民权的努力不遭到破坏。
事实胜于雄辩,认为政治正确是虚伪的游戏、空谈主义无助于国家进步的人,应该亲身体验一下在闹市被人吐痰和侮辱的滋味。
误区四,特朗普的当选代表草根的胜利。
特朗普赢得大选,表明他的诉求迎合了大约一半美国选民的心理,但不要忘了,另外一半的选民是支持希拉里的。据美国媒体报道,截止到11月23日,希拉里获得的选票比特朗普多出200多万张,但“赢者通吃”的选举团制度使她失掉了一些白人工人居多的铁锈州的选票。在选民中,年收入在3万美元以下的最底层人民有53%支持希拉里,大大高于特朗普获得的41%的支持率;而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富人中,有48%支持特朗普,高于支持希拉里的46%的比例 。可见,真正的草根更多支持的是希拉里而不是特朗普。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特朗普代表草根阶层这样的思维误区呢?这当然和特朗普的竞选策略有直接联系。戴着一顶红色棒球帽的特朗普,把自己塑造成被遗忘的白人工人的代言人。他用侮辱性语言贬低墨西哥移民,攻击奥巴马医疗保险,以激发白人工人阶层的愤怒和共鸣,使他们相信,是这些移民抢走了他们的工作机会,是那些领取政府保障的底层少数族裔导致他们的生活每况日下,尽管这些底层人民从事的往往是他们最不屑一顾的工作。过去一些年,在民主党政策下,一些底层民众得到的关照比白人更多,那是因为他们是真正的底层,民主党的政策令社会不敢公然歧视他们,使他们拥有与白人共同竞争的机会(虽然实际上这种平等远未到来)。
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白人工人阶层的生活状况不代表美国的整体情况,奥巴马政府治理下的美国处于经济复苏和失业率总体好转的阶段。煤炭工人的失业,意味着政府需要设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但不代表气候变化政策应该被否定,那关乎人类长远的利益。
我们更应该看到,特朗普和希拉里的对决,并非草根对权贵的胜利,而是白人工人对更弱势的群体的胜利。应该说,无论是特朗普还是希拉里赢得大选,都没有纯粹的胜利者和失败者。
误区五,傲慢自大的精英溃败了。
无可否认,此次大选结果以令人惊愕的方式,迫使高高在上的华盛顿官员正视经济结构中的不平衡问题,将视线投向了生活水准下降的白人工人阶层,这是此次大选的一大意义。民主意味着每个人--不论种族、阶层、性别、宗教信仰--都有权平等地发声,从而制约政府政策不过于倒向权贵阶层和其它既得利益者。
但是,正如资中筠在她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说,白人工人向来最歧视黑人,一来满足心理优越感,二来是害怕就业竞争加剧。笔者认为,川普的大量歧视性言论得到白人工人支持的事实,客观上已经造成了社会思想和文化层面的倒退。
美国200多年民权运动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致力于推进种族平等。对此,信仰自由主义的知识精英们功不可没。他们大多数是白人,却为弱势群体奔走,反对白人至上的思想。听到特朗普公开发表极端歧视性的言论,他们忧心忡忡。希拉里输了,但我们真的能据此下结论说:精英们错了,溃败了吗?精英的失败,对社会进步而言,真的是幸事吗?
属于文化精英一部分的美国主流媒体,难道只有迎合愤怒的人群,赞扬川普对自由和平等观念的践踏,才叫客观公正吗?恰恰相反,笔者认为,媒体的力量在于揭示阴暗面,在于独立的批评和判断,在于对进步的价值观的捍卫。从这个意义上说,媒体在此次大选中尽到了防止这个国家的道德水准滑向深渊的责任,他们或许没有准确预测民心走向,但预测从来不是媒体的职责。
特朗普在11月21日召开媒体见面会,大肆批判CNN等媒体对他的负面报道,甚至怪罪一家媒体刊登的他的照片露出了双下巴。在他当选后,《纽约时报》发表系列优秀报道,对他当总统和家族企业可能产生的利益冲突提出了警告,并报道了他向英国政客抱怨风电项目妨碍他的高尔夫球场风景的新闻。也因为如此,特朗普继续猛烈攻击《纽约时报》,称它为不诚实媒体。这显示出他非常无视媒体的自由权利,并企图破坏这个重要的权力制衡机制。在此,笔者衷心希望美国的媒体人无惧特朗普的恫吓,能坚持独立报道的立场,做真正的文化界精英。
猜想:特朗普上台意味着什么?
在大选结束后,特朗普对其领导班子进行了提名或任命,他提名的第一批内阁成员基本上都是大选中对他忠心耿耿的追随者,这无可厚非。不过,其中几个提名还是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担忧,比如强烈提倡限制移民的杰夫·赛辛斯(Jeff Sessions),被提名为司法部长。具有强烈种族主义倾向的新右翼主张的史蒂芬·班农(Stephen Bannon)被任命为首席策略师。国家安全顾问迈克尔·弗林(Michael Flynn)因其反穆斯林言论著名。被提名为中央情报局局长的麦克·庞贝(Mike Pompeo)亦是反穆斯林和反堕胎的保守主义代表。但特朗普也同时任命了雷恩·普里布斯(Rein Priebus)为白宫幕僚长,负责日常工作和人事,此人是共和党建制派的代表,或许有助于平衡特朗普的各项政策,使之免于走向极端。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走向,还有待他完成所有关键职位的任命再做评判。
普遍预计,特朗普短期内的重心会放在国内,致力于减税、投资基础设施等政策的落实。国际政策在短期内应该还会保持稳定,但如果发生某个危机,也可能迫使他出台新政。众所周知,普京和特朗普暗送秋波已久,但是,美俄即使真的携手,要消除长期的不信任,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事。普京需要改变其长期用来维持其统治合法性的反对美国的民族主义手段,而美国如要撤销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也会带来一系列贸易和地缘政治问题。在亚洲,美国的盟友会很担心特朗普要求自己担负更多的费用和责任。对安倍而言,即使他在和特朗普的纽约会晤中得到宽慰信号,也很难打消他对本国安全局势的顾虑,日本一直视朝鲜和中国为两大威胁。在11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日本防卫大臣稻田朋美表示,美国大选“给日本带来更严肃地思考如何自我防卫的机会”。同时,日本议会的修宪讨论在暂停17个月后重启。这些都表明日本已经有很强的危机感。
很多人认为,特朗普的上台,对中国而言会是一个利好。持这一观点的人主要考虑的是此消彼长的实力对比,这一看法有一定道理。从最近的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敦促特朗普政府履行气候变化承诺就可以看出,美国和中国的主导地位已经有微妙改变。此外,特朗普传出要签署总统令,撤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也许会促使其它国家考虑和中国合作,参与中国提倡的多项地区性贸易和投资合作计划。
然而,现在还无法断定特朗普一定会兑现选举中的各类承诺。即使他有这个想法,国会也不一定认可。此外,认定特朗普上台一定会有利于中国崛起的想法,也可能是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因为国际关系经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特朗普对中国采取贸易制裁措施,将引发两个大国之间更多的经济摩擦。同时,中俄关系将会因为特朗普和普京的走近而发生微妙变化。日韩印等国会加大对中国的防备,甚至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而不太可能唯中国马首是瞻,特别是日本,应该也有觊觎亚太主导地位的心思。地区事务上,北京的领导人仍然要和周边各国在南中国海等问题上周旋,还需要处理和台湾、香港的日趋复杂的关系。此外,北京的领导人要应对棘手的国内经济问题,而即将到来的领导班子调整换届更是关系重大,其重心在未来一年显然也是放在国内而不是国际。所以,特朗普的上台对中国而言,也意味着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
最近,我在华盛顿参加了一个图书活动,遇到一位刚刚写完特朗普传记的作家。我问他,特朗普身上有什么特点,让你觉得可能成为他的优势?他回答我说:特朗普不在乎意识形态,在乎生存。此言意味深长。不在乎意识形态是一个双刃剑。如果特朗普不推行过于保守的社会思想模式,而把精力放在经济调整上,他也许能打破陈规,有所作为,赢得选民认可。但他手下大臣的极端右翼倾向,以及他设想的外交和经济贸易的孤立主义政策,可能会导致美国社会以及世界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其路径、以及可能的蝴蝶效应,并非我们现在所能预料。

(注:作者是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东亚研究专业硕士生,香港中文大学金融MBA,前资深媒体人。发表时略去原文注释若干。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
FT 中文网 2016.11.24

评论与留言

www.51haoyou.com

GMT-5, 2024-12-22 13:40

© 200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