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边栏

抢占北冰洋航线 日俄联合应对中国?

[复制链接]
时隔11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再次访问日本,引人注目的是,根据会前两国政府和媒体公布的消息,本次会谈内容除了涉及日俄领土争端、远东防务和经济合作外,还将谈及北冰洋航道的开拓。
或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北极航线过于陌生和遥远,但自冷战年代起,北极就一直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战略制高点的重要战场。而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速度加快,北冰洋航道的现实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加深,世界各大强国对于北冰洋航道的关注也在持续走高。
作为距离北极最近的世界大国,曾经双极争霸的参与者之一,俄罗斯在“北极八国”当中着手开发工作最早、投入也最多。北极之于俄罗斯,既是极具战略意义的军事必争之地,也是埋藏海量资源的潜在经济输血库。目前,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收入占到俄罗斯国民收入的11%,北极地区镍、钴开采量占俄全国总开采量的90%。
2014年12月,俄武装力量在原北方舰队基础上组建的北极战略司令部开始正式运作。根据普京的命令,北极战略司令部归俄罗斯国防部国家防御指挥中心管辖,相当于俄罗斯的第五军区。2016年8月,俄罗斯又通过了 “俄联邦发展北极地区”的法律草案,并已指定其经济发展部着手制定全面开发北极的综合性方案,一再凸显出俄罗斯对于北极的高度期望和重视。


普京访日牵动中国(图源:VCG)

北极迄今仍是无主之地,尽管已有一系列国际公约规范和约束世界各国对北极的开发和探索工作,但由于“先到者先得”的默认规则,各国在北极的开发活动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一场“赛跑”。后崛起的中国尽管尝试介入北极事务最晚,但由于具有强大的军事、经济和科研潜力,近年来已经因在北极的积极活动而引起相当程度的国际关注。
这其中,“领跑者”俄罗斯的戒备心理表现得尤其明显。中国自2006年开始申请成为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员国代表,结果连续七年遭俄罗斯反对,直到2013年才终于通过投票,而2012年,俄罗斯政府也曾明确表态,俄并不希望中国染指北极事务。
近期,中国正在加紧开辟北冰洋航线,打算经日本海、鄂霍茨克海、北冰洋而进入大西洋。这一做法必然触动俄罗斯本就敏感的战略神经。本次普京与安倍会谈日程中所提及的北冰洋航道问题,在路线上与中国的计划相当接近,而考虑到日本在北极问题上同样并非八个理事会成员国之一,同时也正在试图在北极分一杯羹,俄日这次以北极为题目的讨论安排就更显得颇为敏感。


日俄关系走向引发关注(图源:VCG)

作为一个近北极国家,为了在未来北极事务中争取到更多话语权,保障自己未来的实际利益,中国必须加大在北极的参与度。由于北极八国的排斥态度已经逐渐明朗,与日韩等邻国在北极开发问题上携手合作、共同开发,曾经是中国进入北极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俄罗斯本次在北极问题上突然对日本伸出橄榄枝,将不可避免地打破原有的各国竞争格局。
尽管不能简单地认定俄日合作必然对中国不利,但中国需要充分关注局势发展并做出合理应对,却是不言自明的现实。在北极开发问题上,俄罗斯既有地利之便,又拥有技术和经验上的关键优势,对于日本,与俄罗斯的合作如果能够落实,将无异于一张通往富饶北极的门票,而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这既是新的需要应对的变数,也有可能意味着新的机会——未来形势将向何处发展,仍有待于密切观察。

多维 2016.12.16

www.51haoyou.com

GMT-4, 2024-6-28 21:57

© 200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