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我收到来自晓波的一条语音:‘这么长时间都没见了,不用担心我,我这是铁蛋坯子,这么多事儿都经过了,这点事儿不算事儿,我一定好好的,坚持到底,为刘霞……’说到‘为刘霞’三个字,他忽然哽咽,说不下去。” 图:端传媒设计部 2017年7月5日,在病床上被严密监控的刘晓波写下三页手稿。这篇手稿,是他给刘霞好友完成的“作业”──给刘霞将要出版的摄影集做序。因为身体虚弱,手稿的字迹并不容易辨认。在官方的病情通报上,这一天,刘晓波“腹水明显增加、肝功能恶化”。 中国官方通报,刘晓波6月7日因为“右上腹痛伴发热2周”保外就医,住进位于沈阳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确诊为肝癌晚期至终末期。7月13日,沈阳市司法局网站公布通知,刘晓波因“多脏器官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官方没有公布确切的死亡时间。在医院附近等待的朋友、仰慕者、纪念者,除了在猜测中模糊看到殡仪车开出医院,并没有任何一点告别的机会。 这篇序言,可能是刘晓波留下的最后长文,也是他留给刘霞的最后礼物。而刘霞的这本摄影集,同样是以刘晓波命名:她自己起名叫《我陪伴刘晓波的方式》(Accompanying Liu Xiaobo)。 在摄影集的英文版序言中,著名汉学家林培瑞说,书名实在是过谦之词:“不论在生活还是艺术上,她和晓波都彼此滋养、启示、激发。‘爱令人合二为一’听起来很陈词滥调,但在刘霞与晓波的故事里,它如此真实。刘霞的摄影与晓波的诗在同一个恶魔的阴影中挣扎,又在共同的智慧与灵光中生长。两人肩并肩面对、体会、忧心忡忡。” 这本两人最后的合作作品,目前正在同时筹备多语言版本,面世时间待定。 端传媒获刘霞好友G授权,公布刘晓波手稿文本及原稿照片如下。手稿背后的故事,也以G的采访口述方式,随信附上。 刘霞《我陪伴刘晓波的方式》一书中的作者肖像。 刘晓波最后手稿原文 我的赞美也许是难以饶恕的毒药: 2017年7月5日,已被确诊肝癌终末期的刘晓波应刘霞好友之邀,为刘霞即将出版的摄影集《我陪伴刘晓波的方式》亲笔写下的序言,很可能是刘晓波留下最后的文章。当时刘晓波身体虚弱,字迹不易辨认。 刘晓波亲笔信 。 刘晓波亲笔信 。 刘晓波最后日子里在笔记本上画的线画,笔记本上印有Our Story Begins。 绘图:刘晓波 刘霞好友G在接受端传媒不具名采访时,披露手稿背后的故事 得知晓波病重后,我不信,我坚持要听到他的声音。 6月27日,我收到来自晓波的一条语音:“G啊,这么长时间都没见了,不用担心我,我这是铁蛋坯子,这么多事儿都经过了,这点事儿不算事儿,我一定好好的,坚持到底,为刘霞……” 开头时还是当年一起玩乐时打趣的口气,说到“为刘霞”三个字,他忽然哽咽,说不下去。 随后,我收到两段文字,其中说:“晓波最怀念的时光就是你和刘霞喝得微醺,他在旁边倒酒,开瓶,伺候着的时光,不知啥时还能有(拳头+哭)。” 我知道,最后的日子快到了。 我是做编辑的,数年前曾和同行编过一遍刘霞摄影集,我们试图表现刘霞摄影的幽暗深邃的气氛(mood),以及势不可当的力度,我们还特别请林培瑞(Perry Link)教授撰写了长篇导言,读到的人无不低回赞叹,可惜这个项目因一些原因搁置。近年再提起时,我们又想,不如等晓波出来时再出,也就两三年的事儿,别冷落了这个老婆崇拜者──在刘霞的女性朋友圈里,晓波是个不折不扣的“傻瓜大情种”。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 以我之天真,绝对想不到会等不到那一天。 听到晓波的声音,我承认了一切皆有可能。 我找出刘霞摄影集的文件。 我把当年设计的书的样章发给晓波看。我要让他看到刘霞的中英文自述、作者像,尤其看到书名。书名是:《我陪伴刘晓波的方式》(Accompanying Liu Xiaobo)。 图:《我陪伴刘晓波的方式》 这个书名是当年刘霞自己起的,是我在电话里问,她在电话里脱口而出的。 脱口而出不奇怪,因为刘霞开始摄影,直接缘起就是晓波第二次入狱(据说是劳教,对我来说一回事),那时候迎面而来的问题就是,下面的日子怎么过。还是弟弟刘晖,给刘霞买了台莱卡相机。贵,贵也买了。从此刘霞开始摄影。开始连焦距都对不好,但一拍就震撼人心。刘霞有首写给弟弟44岁生日的诗,里面有一句是“做我的弟弟很辛苦吧”,我一看眼睛就湿。 跟晓波“约稿”是7月2日凌晨。那天夜里我来回来去看刘霞的照片,之前刚跟设计师讨论过如何重新设计这本书。我直接给晓波布置了“作业”,让他谈刘霞的摄影、刘霞的画、刘霞的诗。 7月3日,我换着法儿重申了一遍“作业”。 我得到了回复:“抽空给你写作业呢”。 我不时发点东西“催稿”,我知道接收的人理解。 我发给晓波看的照片不多,只有八张,七张是他看过的,一看再看那种,最后一张是他可能没看过的,是这次进去后,刘霞拍摄的一组自己用厨房里的锡箔纸捏出来的静物中的一幅。说是静物,却像风暴一样狂野,说是风暴,又像化石一样沉重宁静。 刘霞拍摄的一组自己用厨房里的锡箔纸捏出来的静物中的一幅。刘霞2014年摄影作品 从外界反应看,晓波的病情似乎在加速度。 我想到减轻晓波负担的办法,建议他用语音口述,我来笔录。 得到回复:“老爷说,说话中气不足,还是慢慢写吧”。 还不见稿子回,我再发:“自由写几句、随意说几句,G帮你编辑”。 得到回复:“他现在说话困难,嘴里干,涩(哭符)”。多了个哭符,一个非凡淡定的人也开始哭了。 我说:“随便写,一两句(哭符)” 得到回复:“写不少了,还准备接着写呢”。 我回:“了不起,大情种(哭符)”。 …… 7月9日,我收到一组照片,一幅线画和三页手迹,手迹结尾一句是:“G,拖了若干天,才有气力完成你的作业”。标记日期是7月5日。 线画没有解释,不需要解释。从类似卧在病床的角度勾出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还能怎么解释。哀莫哀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惜──从前我以为有古人这两句话,够了,现在懂得,有比深渊更深的苦乐。 晓波最后的日子里,我没有吝啬对他的赞美。当年一起玩时都是调侃他,这次不,我认真告诉他,他最高的成就不是反专制,而是反男权,因为专制不过是以百年计的事,而男权是以千年计的事,这其中的深刻关联懂都没几个人懂,不要说做。我让他挨个数数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只有他超越了男权,成了一个伟大的女性主义者。 据说,晓波听到我赞美的反应是“羞涩”。 这期间,我的语音和短信大多是给接收人和晓波的,全程都是微信,坦坦然然大大方方,没有秘密渠道,没有神秘中间人,赤日苍穹之下,我们克制地享尽了最后一寸友情的欢愉。 十几天前,我们还曾这么聊天: “他什么状态?还贫吗?” “头脑清醒,爱撒娇。” “你相信奇迹吗?” “相信。” 十几天前,晓波还有心力念叨我儿子: “当年你的大胖儿子D在晓波家和他耍,现在他想抱都抱不动了吧……”(D去夏令营前还在问:晓波叔叔好点了没有?) 十几天前,我还这样给刘霞发短信: “虾米:像一棵树一样站立是好的,但你已经太辛苦,有资格趁傻瓜在,躺会儿、浑会儿、撒娇会儿,成全她做个彻底的老婆迷。这可比做斗士伟大得多。” 树的说法来自刘霞的一首诗: 为什么画树? 喜欢她站立的姿势。 做树活一辈子很累吧? 累也要站着。 这期间,刘霞一直像树一样沉默。 十几天前,我和刘霞的另一位女友X相约,去我们最喜欢的衣服店,请北京最好的设计师L为刘霞设计了一件美得不行的黑纱袍。袍子赶制出来后,寄到另一位女友H处转。既然人间如此惊人的愿力都留不住这个大情种,送行路上,总得让刘霞穿得像样点吧…… 经过这一场,我再不敢说我不相信爱情了。 ── 《我陪伴刘晓波的方式》 《一只鸟又一只鸟》──刘霞 我们 在很早以前 就常常说起那只鸟 不知道来自哪里的鸟 我们兴致勃勃 它给我们带来了笑声 ─ 冬天的一个晚上 是晚上,它真的来了 我们睡得很沉 谁也没有看见它 就在有太阳的早晨 我们看见它留在玻璃上的 小小的影子 它印在那里 好久不肯离去 ─ 我们讨厌冬天了 讨厌冬天长长的睡眠 我们想让红色的灯 长久地亮着 告诉那只鸟 我们在等待 ─ 院里的葡萄 又爬满架子了 窗子不再关上 我们仍然记得那只鸟 只是不再谈起它 ─ 一个星期天 天阴沉伔的,没有雨 我们一起出门了 去时装店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 天黑下来的时候,又去 那个人很多的馄饨舖子 一人吃了两大碗馄饨 回来的路上 我们不吭声了 心里觉得有点不舒服 ─ 到家了 院子里那盏灯忽明忽暗 一串青青的葡萄落在台阶上 我们同时止住了步子 望了望天 又赶紧低下了头 它来过了 可我们不敢说 只是在心里想着 生怕它永远不再来了 ─ 门终于开了 红色的光神秘地铺开 在有格子的纸上 你写不出字了 我想试一试新衣服 却怎么也解不开扣子 ─ 它又来过了 ─ 1983年5月 《无题》──刘霞 这是一棵树吗? 这是我 一个人 这是冬天的树吗? 它一年四季都是这个样 叶子呢? 叶子在视线以外 为什么画树呢? 喜欢它站立的姿势 做树活一辈子很累吧? 累也要站着 没有人来陪伴你吗? 有鸟儿啊 看不到鸟呀 听那翅膀飞舞的声音 在树上画鸟会很好看吧? 我又老又瞎看不到了 你根本不会画鸟吧? 是的 我不会 你是棵又老又笨的树 我是 2013年12月12日 端传媒 2017.07.14 |
GMT-5, 2025-1-22 01:45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