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何清涟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最近,法广以《外交部发言人疑敦促瑞士银行以人类安定团结为责任不要公布非瑞士人账户隐私》为题,发表一条网友恶搞的信息,成为网络热闻,最后由《环球时报》出面声明这是谣言。这条消息缘于一个误会:瑞士银行2014年承诺的外国帐户公开,其实只是与几十个签约国政府信息交换,但外界误以为是对公众公开。此外,各国(尤其是中国)富豪、权贵海外藏金的方式早已变化,从瑞士这个顶级避税天堂的银行保险箱变为各国豪宅。 瑞士银行巨头UBS门前有瑞士国旗(2013年6月11日) 瑞士银行的信息交换,是各国政府而非公众的知情权 一些网民相信法广这条以“疑”字开头的恶搞新闻并非无因,这几年无论是《纽约时报》等海外媒体曝光中共权贵家庭的财富故事,还是《巴拿马文件》公布的开设离岸金融公司的各国政要名单,中国权贵家庭永远榜上有名。瑞士一直享有“世界最安全的财富保险箱”之誉,普通民众当然希望瑞士银行将其客户名单公开曝光。 瑞士银行其实早已将名单公开。2014年5月6日,包括瑞士、中国在内的47个国家在法国签署新的《全球自动信息交换标准》中规定,这47个签约国家有责任将本国银行的外国储户资料与相关国家交换,目的是防范各国富豪(政要)洗钱避税。但这种交换只限于政府部门,并未赋予公众“知情权”。因此,公众只能在黑客或者其他各种管道的泄密情况下知晓部分,比如通过《中国离岸金融解密》、《巴拿马文件》等等,了解到本国权贵与富豪海外藏金的一些情况。 我在《巴拿马文件披露是对避税天堂的攻坚战》一文中,概述了美国反洗钱的历史,以及美国如何一步步撬开了瑞士银行的保险箱: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一些财政拮据的西方大国纷纷向瑞士施加强大压力,美国指控UBS帮助美国客户逃税,向其索要本国匿名存款人资料,并要求代为扣缴过去多年以及未来的应纳税款。经过艰苦谈判后,双方达成协议,UBS支付7.8亿美元了结诉讼,并将向美国提供逾4000个涉嫌逃税的账户信息。在美国压力下,瑞士于2010年制定了《独裁者资产法》,于2011年2月1日开始生效。突尼斯、埃及与利比亚的革命正好发生于这部法律生效之际,因此,瑞士银行先后宣布冻结了本阿里、穆巴拉克、卡扎菲等独裁者及其家属的财产。2011年,瑞士与英国达成协议,由瑞士代扣英国客户的存款税。紧接着,俄罗斯也与瑞士达成了公开俄罗斯人账户信息的相关协议,然后就是2014年与47国签订的《全球自动信息交换标准》。 瑞士银行吸引大客户的法宝是保密程度极高。但从2008年开始,瑞士这只财富保险箱被撬开一条裂缝之后,瑞士银行及其客户们都知道保险箱完全打开是迟早的事情,许多客户早就开始战略撤退。因此,世界上其他信誉、资历远不如瑞士银行的几十处避税天堂生意突然兴旺起来。上次《巴拿马文件》曝光,其中暴露的多是2008年以后注册的资料,足以证明这种战略撤退的存在。 富豪海外藏金另觅高招 各国富豪为自家财产寻找避税之地相对容易一些,比如新加坡在失去四小龙地位之后,立刻看准了各国富人有避税的需要,制订了相应的资本政策,吸引各国富人定居新加坡,主要方式包括:一是降低个人所得税与企业税;二是不征收资本利得税,自2008年2月开始新加坡不再征收遗产税;三是制订相关的银行保密法,保障富人的权益。这套制度利差政策让新加坡成了世界富豪云集之地,例如Facebook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爱德华·多萨维林、出生于中国的影星巩俐等人。《2012亚太财富报告》称,亚洲的“流动富豪”(一半时间在国外度过的富豪)中有近1/3的人首选新加坡作为海外定居地。 在新加坡的老巴剎美食中心(2016年7月29日) 但独裁国家的权贵寻找新的藏金窟则相对困难,因为避税是他们次要的考虑,隐藏财富才是首要需求。也因此,他们非常钟情全球那40多个避税天堂。这就是各种代办注册离岸公司业务、帮助洗钱的法律服务公司生意兴隆的原因,巴拿马文件的外泄源莫萨克·冯赛卡律师行(Mossack Fonseca & Co.)只是世界上最为神秘的资深法律服务公司之一。 巴拿马文件曝光之后,全球的避税天堂与洗钱中心也不再安全,成为美国欧盟打击的对象,于是发展中国家的权贵富豪另觅他途。美、英等法治国家的各种豪宅成了发展中国家洗钱者藏匿财富的新宠,美国的纽约、旧金山等十余个城市,英国伦敦,澳大利亚的悉尼,加拿大的温哥华等地,豪宅价格近两年持续快速上涨。 纽约市西57街上正在建筑的豪华公寓摩天大楼(2014年4月24日) 受不了住房变成投机品,各国纷纷限购 豪宅代替瑞士银行的帐户这一趋势,很快被全世界认识到了。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传统海外置业的热点国家,都开始针对海外购房者(主体是中国购房人)发出警告,并设置种种阻碍。 今年6月,伦敦市长萨迪克·汗(Sadiq Khan)发誓要压低伦敦房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不想让伦敦变成世界洗钱之都,将制定和出台限购政策,让伦敦的住房回归住房功能,而不是为满足中东人和亚洲人的投资需要,让住房变成他们资产保值的金砖。9月29日,他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针对海外投资涌入对伦敦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他将发起“迄今为止最为广泛和深入的调查”。此次调查将研究在伦敦的不同地区,海外资本究竟如何改变了当地不同层次的房地产市场,从高级公寓住宅到中低端的普通住宅。调查有一个突出的目标,是了解究竟谁在投资伦敦房产,以及这些投资者的资金来源。而英国媒体和一些分析机构都认为,被调查的海外投资中将有很大部分来自中国。 7月25日,加拿大卑诗省政府突然宣布,从8月2日开始,向在大温哥华地区购买住房却没有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身份的海外投资者(包括没有在加拿大注册的海外公司或者由外国人控制的公司)征收额外房产转让税(Property Transfer Tax),税率高达15%。而此项改革是因当地房价上涨太快,影响当地民生。据瑞麦地产(RE/MAX)的统计数据,仅2015年,温哥华的平均房价就上涨了17%,平均房价达到家庭平均收入的10.6倍。加拿大广播公司(CBC)资深记者卡琳.瓦尔斯Karin Wells制作了一部纪录片,片名是“种族和房市:温哥华的中国综合症”(Race and Real Estate: Vancouver’s China Syndrome)。当地媒体指出,当地人认为 “海外买家尤其是中国人把贪污的钱和非法黑钱带入温哥华房市”,导致房价迅速上涨,让本地居民尤其是年轻一代无力购房,各种抗议活动此起彼伏,从今年年初青年群体发起的“我们没有1百万”抗议活动,到近期一些当地居民占据空房和建筑工地,抗议拆迁和高房价,由房子引发的社会矛盾日渐尖锐。反对党也借此发起抗议,要求自由党政府采取措施,收集、调查、公开相关房屋数据,严厉监管本地楼市。 比较有趣的是,加拿大著名建筑设计师谭秉荣(Bing Wing Thom)对富豪全球购房的看法与伦敦市长相同:“许多中港台有钱人把温哥华的房地产市场当作比瑞士银行还要稳妥的存放资金的地方,认为把钱放在温哥华的房地产市场不但安全而且还会增值。” 资本流动有如全球化的经济血液循环,世界各国深受其惠之时会希望资本无国界;当资本全世界寻求避税天堂之时,各国政府会不高兴,发起反洗钱活动;等到全球资本钟情于某种特殊商品(比如住宅),从而推高其价格,严重影响当地民生时,引发的不满与愤怒就变成当地的社会冲突并波及政治。 VOA 何清涟 2016.10.08 05:49 |
GMT-5, 2025-1-22 03:11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