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边栏

美国病亡人数突破五万 中国政府忧心经济

[复制链接]
美国部分联邦州出台解封措施,但是以纽约为代表的几个州则坚持严厉防控,防止疫情反弹。中国疫情虽然继续放缓,却也面临着经济下行与疫情反弹的双重压力。在德国,卫生部长表示要更加重视新冠肺炎之外的其他疾病患者。


在美国 有人反对解封 有人反对封城(资料图片摄于2020年4月22日纽约)

(德国之声中文网) 美国本周五(4月24日)单日病亡人数1258例,显著低于前一天的3176人,增速有所放缓。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全美国病亡人数总计已经突破了5.1万,累计感染总人数约90万起,遥遥高于排名第二的西班牙。

总统特朗普试图向民众传达乐观情绪,强调防控策略已经起了效果,"全国范围内,病毒测试的阳性率已经显著下降。在纽约,新增病例数已经下降了50%,病死数字下降了40%。"

几周来,批评人士一直指出,特朗普当局在疫情早期一直否认新冠病毒的危险性,而即便在全面防控措施启动后,特朗普也时常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破坏防疫工作,包括本周四他建议"向人体内注射消毒剂"。此言一出,不少消毒剂生产商急忙发布声明,警告消费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让消毒剂进入体内。美国国家环保局也发出了类似的警示。总统本人后来则辩解说,这只不过是他的"反讽",还说"我不是医生,大家应该咨询医生。"

尽管争议不断,美国佐治亚、俄克拉荷马、阿拉斯加等部分联邦州还是出台了部分解封的措施,允许包括纹身店、健身房等商业场所重新营业。而纽约州州长科莫则坚决反对过早解封,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现在就解封,"我们取得的所有进步都会消失"。科莫指出,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解封后不仅病毒的传播力度会增加,而且疫情规模会达到比此前更高的点。"必须重申:这是一个传播力和增长速度都惊人的病毒,大家都有变聪明一点。"


"向人体内注射消毒剂"?特昂普:我这是反讽,就要看看你记者怎么办?

中国出现"常阳患者"

已经大规模复工复产的中国,依然每天都有新增感染病例。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最新数字,周五全天,大陆地区新增12例确诊病例,其中包括1起位于黑龙江省的本土传播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增29人,其中4例为境外输入、25例为本土传播。目前,中国大陆总共现存838例确诊患者以及983名无症状感染者。全国累计死亡病例4632人,累计确诊总数82816人。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新增死亡病例数字连续10日为零,周五全天也没有报告任何新冠患者死亡。目前,全国尚在重症病房接受治疗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仅剩49人。

目前,中国的防疫重心已经转移到防范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境外输入病例。国家卫健委指出,境外输入来源国已经增加到50个;现有838名确诊患者中,境外输入病例占到了720人;现有983名无症状感染者中,境外输入也占到了150例。

在最早爆发疫情的武汉市,现存确诊患者人数已经降低到47人。国家卫健委指出,其中30人为长期核酸检测不转阴性的所谓"常阳患者"。专家指出,就目前而言,"常阳患者"通常是康复期病人,恢复状况较好,因此无需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只需要隔离以防进一步传染他人;但是能否最终转阴性、是否会长期携带病毒,则还需要深入研究。


中国已经出现长期核酸检测不转阴性的所谓"常阳患者"

李克强与经济大省商量对策

中国总理李克强周五则与吉林、上海、江苏、河南、广东、四川六个省级行政区领导人召开视频会议,商讨经济对策。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GDP比去年同期下跌6.8%,为几十年来首次负增长。李克强在会议上表示,目前疫情仍处于全球大流行阶段,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严峻,要实事求是、科学研判经济走势,既充分估计困难,直面应对挑战,又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李克强强调,现在的经济工作重点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德国医院重视其他疾病患者

具有疾控中心地位的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周五全天,德国新增感染病例2055人,累计感染总数达到152438人,不过其中已经有超过10万人宣告康复。全德国病亡人数超过5500人,比周四新增了179人。鉴于疫情放缓,德国卫生部长施潘(Jens Spahn)表示,他支持进一步放松管控,"只要能保持必要的人际距离,想去购物、健身的人也应该能够成行。"不过,他也强调,民俗庆典、聚众派对依然具有高风险。近期,不少学界、政界人士指出,过早解封会引发第二波疫情高峰,破坏当前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卫生部长施潘还指出,随着疫情的缓和,全国卫生系统将能够分配更多的医疗资源给其他疾病患者,今后一段时间内,全国各医院的25%资源投入于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治疗,其余75%用于治疗其他患者。

文山/任琛/(德新社、路透社等) DW 2020.04.25



相关帖子




www.51haoyou.com

GMT-5, 2025-1-22 15:59

© 200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