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照片: 2023年11月23日小孩在北京一家儿童医院接受输液
奥克兰 — 自从今年1月初北京当局抛弃清零政策,将新冠病毒纳入所谓“乙类乙管”后的首个秋冬季,中国多地出现了呼吸道传染病的大爆发,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当突出。
至11月下旬,支原体感染特别是儿童感染仍在蔓延并处于高位态势,多地医院从门诊到住院部人满为患,而多种病原体轮番来袭让诊疗矛盾更显突出。多位受访者对美国之音讲述的经历显示,家长和医护人员目前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和网络舆情汹涌相比,中国官方信息披露被认为迟滞且不充分。在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下,中国官方11月23日向该组织通报了相关数据;世卫特别披露,中国官方向其表示目前未发现新的或不同寻常的病原体。
在各大医院疲于奔命、协调内部资源保儿科的背景下,中国卫健委11月23日、24日连续表态,强调分级诊疗、就近就医,加强保障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物资供应,鼓励病人去基层医院诊疗。官方24日发布的最新研判显示,中国今冬明春可能面临新冠、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局面。
三甲医院堪比春运火车站
医院上下楼得排队、人挤人堪比春运火车站,急诊号等候时间24小时以上,家长自带折叠椅,有人因排队起纠纷愤而报警……11中旬开始,中国社交群组里聚焦呼吸道传染病的文图、视频热传。虽然中国部分专家在稍早前的10月份,对秋冬季会有呼吸道疾病发生做过预警,但网络信息呈现出的疾病蔓延、爆发的严重程度,还是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
进入11月下旬,中国多地多家医院儿科就诊量激增,也证明了情况的严重性:新冠“乙类乙管”后首次出现了呼吸道传染病集中爆发。
11月24日,带孩子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看病的一位家长告诉美国之音,他注意到叫号屏幕被看儿科门诊的孩子的名字占满了,候诊室里基本上都是孩子和家长。
在银行系统工作的广州刘华女士告诉美国之音,广州不少三甲医院特别是妇幼保健医院一度人满为患,候诊等号排到1000多位。她有几位同事半夜两三点钟带孩子去三甲医院,一直等到早晨六七点才看上医生,而且医生是别的科室赶来支援的。人最多的时候,医院里打吊针用的阿奇霉素都没有了。刘华表示,新冠之后出现这么大规模的呼吸道感染,家长和医护人员都没有想到。
稍早前的11月22日近中午时间,根据中国媒体财新记者的现场走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等医院的急诊还在排21日晚间的号,号码都是500号左右。许多家长候诊时间超过十个小时,此外排队缴费、配药打吊针的时间,合计两个小时左右,输液又要四五个小时。22日晚间九点多钟,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叫号超过1000号,输液叫号超过1600号。
相对偏远的地方也有类似情况。位于中国西部的甘肃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11月22日发文介绍,该院儿科门诊、住院患儿10月底以来持续增多,日均门诊量目前超过260余人次,日均输液量达150余人次。
中国通报世卫未发现新病原体
究竟是什么病原体导致了这一波呼吸道感染的大爆发,外界一度猜测较多。新发疾病监测方案网站(ProMED)11月21日报告北京、辽宁出现了未确诊的儿童聚集性肺炎案例。该报告提及“中国多个地区广泛爆发了一种未确诊的呼吸道疾病,目前尚不清楚这次疫情何时开始”,同时指“现在预测这是否可能是另一场大流行还为时过早”。
而中国地方卫生主管部门披露了他们认定的病原体。
北京市疾控中心11月22日表示,目前北京市肺炎支原体的流行强度已下降至儿童呼吸道传染病第四位,排名前三位的为流感、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
天津官方11月21日透过媒体表示,支原体肺炎在肺炎患儿中的占比从年初的2%-3%,在9月底上升到5%-6%,10月初上升到10%-20%,10月中旬上升到40%-50%,呈现高峰流行态势。目前基本维持在这一比例没有上升,可以说已达峰值,但支原体肺炎重症患者还在增加,这与重症发展的滞后性有关。
长春疾控11月19日发文指肺炎支原体、流感、肺炎链球菌等多种呼吸道病源体处于流行阶段,而且不少人出现了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呼吁市民出现发热持续时间超过72小时等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世界卫生组织11月22日发出声明,表示当天已要求中国提供有关呼吸道疾病增加和相关报告中提到的儿童聚集性肺炎的详细信息。11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儿童医院举行了电话会议。会议提供了所要求的数据,信息表明5月份以来支原体肺炎、10月份以来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导致儿童门诊和住院人数有所增加。其中一些增长出现的时间比历史上的要早,但考虑到COVID-19限制的取消,这并不意外,其他国家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
世卫在声明中介绍,中国卫生当局报告疾病表现没有发生变化,包括北京和辽宁在内,尚未发现任何不寻常或新型病原体或不寻常的临床表现,仅出现上述由多种已知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普遍增加的情况。
中国的通报看上去来得比较迟,而在新冠大流行期间,世卫曾多次公开提及中国披露信息不及时充分。在被问到中国有没有从新冠防控中吸取教训、来应对这一次呼吸道感染大爆发时,香港大学的病毒学家金冬雁教授告诉美国之音:“这个问题三言两语讲不完。别说吸取教训,能把教训说清楚讲明白都不容易。”
疲于应对的医院
世界卫生组织11月23日同时披露,中国卫健委向其表示:“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并未导致患者数量超出医院的承受能力。”这一说法看上去与中国部分医院通报的信息不甚吻合。
11月21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布消息称,为应对儿科就诊高峰,儿科全员停休,科室主任及副主任每日夜班在岗,增加儿科急诊出诊点位。该院还调动全院具备儿科诊疗资质的医师支援儿科门诊,开通门诊输液通道,增加护理人员配置。
位于北京的航空总医院11月17日发文称,该院选派高年资内科医生支援儿科,从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与危重症等科室抽调高年资医生,经过培训后支援儿科夜间门急诊,专门负责输液复诊患儿。
北京市疾控中心中心副主任、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王全意告诉媒体,由于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总体感染人数会呈现上升的趋势,可能会导致高位平台期长一些,医疗需求也会增加,医疗机构要做好应对压力的准备。
这些细节显示各地医院正想方设法应对医疗资源的紧张局面,只是压力并不容易化解,已有家长对公办医院表达了失望。孩子因支原体感染而住院治疗的莫慧慧女士告诉美国之音,她儿子由于半夜喘气急促而且高烧不退,住进了东莞一家三甲公立医院的病房。全程一周的住院并不顺利,治疗过程对孩子对家长都很辛苦,输液主要是维生素为主并且使用雾化药物,验血也没有人告知家长,医生查房来去匆匆,感觉就是流水式作业。一周后出院时,孩子还有轻微的咳嗽。整个过程十分煎熬痛苦。莫慧慧女士介绍:“出院当天,我就带孩子去私立医院继续就诊,结果医生发现孩子由于住院还交叉感染了手足口病,真是得不偿失。”
官方呼吁病人去社区医院
在中国各地医院协调院内资源疲于应对感染高峰时,中国卫健委未具名的有关人士11月23日接受了官媒独家采访。在被问及国家卫健委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纾解不少地方儿童专科医院人满为患的问题时,该人士表示:我们持续关注儿童易感人群在传染病高发期的诊疗就医,指导各地加强统筹调度,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针对有家长担心社区医院诊疗能力不足、贻误孩子病情,该人士表示:国家卫健委已经要求各地发挥医联体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提高一般性感染的诊疗能力和重症识别转诊效率。
中国卫健委强调分级诊疗、就近就医,可能与目前爆发的感染——包括支原体、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主要是自限性疾病有关。
从相对更长的时间线来看,中国卫健委的这一表态,也并不让外界感到特别意外。就在此轮呼吸道疾病暴发的11月初,江西省发布了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其中就特别提到要引导三级公立医院逐渐减少普通门诊,到2025年三级公立医院门诊人次数与出院人次数比逐年下降。
而在江西之前,海南、北京、上海、广东、青海等地都有类似文件出台。根据中国国家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过去五六年稳定在50%左右,而中国官方为分级诊疗试点拟定的这一比例是保底65%。
关于分级诊疗的推进速度问题,金冬雁教授告诉美国之音:“这是中国医改的深层次问题,比较大,三言两语讲不完。原国家医改办主任孙志刚最近都抓起来了,医改牵涉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一位担心事件敏感而不愿具名的和睦家医院医生告诉美国之音:“公立社区医院现在还是形式化的,上面下拨经费、下面想着怎么完成任务,而且社区医院的医生总体水平也还是差一点,所以病人对社区医院谈不上信任。但从趋势上看肯定是对的,医保没有钱,必须走社区模式,而且社区医院较小,就算交叉感染也比较好控制。”
家长选择艰难:阿奇霉素、呼吸机、丙球
肺炎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它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原微生物,常见的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是无效的。儿童是肺炎支原体的易感人群,家长自然成为最易感伤和紧张的人群。
在珠海,因为五岁的孩子支原体感染,高校教师张艳宁女士感受煎熬。她告诉美国之音:“孩子被幼儿园的孩子传染了,起先咳嗽的时候,她自作主张给孩子吃了罗红霉素,结果没效果。很快就发烧到快40度,于是带孩子看急诊。等了四个多小时,医生看了胸片认为是支原体感染,也没问太多,应该是看病的孩子太多了,就开了国产阿奇霉素。但孩子吃药三天后高烧一直没退,三凹的情况非常强烈,所以马上住院。”
在医院,张艳宁看着孩子在人生里第一次上了呼吸机:“住院后吃了进口的阿奇霉素,第一次吃就不发烧了。但接下去的问题就是孩子血氧不到90,呼吸急促、快到每分钟40次,于是医生在半夜里决定给孩子上正压呼吸机。孩子岁数小感觉不到危险,虽然是重度肺炎状态也还不错,但是上呼吸机对孩子来说还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让张艳宁女士感觉很纠结、焦灼的第二点,是医院的用药。“孩子血氧是上去了,但心率又不稳定,最快的时候每分钟有160次。当时医生表示情况有些危急了,常规用药已经到最大量,不能再用了,就只能用提高免疫的办法,建议我们给孩子打丙球蛋白。”
当第一次听到丙球蛋白时,因为医生表示可用可不用,张艳宁和家人也没有同意,主要担心血液制品潜在的风险比较大。但因为心率持续不稳,医生强调没有别的治疗方案,如果不进一步提高免疫力,孩子的情况有可能发展成为心肌炎,张艳宁告诉美国之音,她做出了“艰难的选择”。
孩子在广州天河区一家三甲医院住院的刘姓家长告诉美国之音,她感觉整个人都还没有恢复过来:“孩子一直发烧,反反复复持续了两周半,在医院打了三四天点滴,打针住院的人实在太多,最后一天医院都没点滴了。后来孩子口服进口阿奇霉素,才好起来。”
关于多位家长提到的国产阿奇霉素效果不如进口阿奇霉素,在广州开私人诊所的一位医生告诉美国之音:“阿奇霉素的使用是有疗程的,而家长用国产药一两天不见效果就急着换药的情况很多。所以换了进口阿奇霉素效果好,不一定就意味着进口药好。”
金冬雁教授则表示:“对不明原因肺炎,临床上需要由医生来决定试验性投药,48到72小时明显好转即说明用药正确。这个决定必须由专业医生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作出,不建议家长越俎代庖,自己给孩子乱用处方药。乱用药的后果可以很严重,不仅耽误病情,也会人为造成该用药的人用不上药的情况。”
大感染贯穿今冬明春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月24日发布通知,提及目前全国新冠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冬季新冠疫情仍存在反弹风险;10月以来,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活动逐步增强,预计流感将出现全国冬春季流行高峰,肺炎支原体感染未来一段时间在部分地区仍将持续高发。今冬明春中国可能面临新冠、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局面。
该通知要求各地做好冬春季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包括强化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儿童等重点人群新冠、流感、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动态监测零售药店、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物资供应情况,加强儿童用药适宜剂型保障。
关于新冠疫苗接种,金冬雁教授介绍,香港目前小孩与50岁老人或有至少一种基础病人士仍免费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目前是针对Omicron的二价疫苗,年底可以提供针对XBB的单价疫苗,其他人士需自费(大约1800元一针)。
他对美国之音表示:“我历来强烈主张并呼吁,新冠疫苗应更换毒株针对XBB。也应批准高效的mRNA疫苗并提供给有需要的人士。高危人群包括老人及免疫力低下人士,在接种疫苗或受感染6个月后应鼓励再打疫苗。健康的青壮年打不打疫苗是个人的选择。老人与小孩打疫苗(新冠、流感或肺炎链球菌疫苗道理都一样),可以降低社区中病原的流行特别是重症。”
在中国这一轮呼吸道感染高峰期间,将药物雾化方便病人吸入肺部的雾化器持续热销,很多营销商使用了“医用品质”、“专业医用”这样的宣传语,金冬雁教授认为相关部门有必要对这些营销行为做一些限制:“美国和香港都将雾化器及同类装置列为需要医生处方才能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规管,其中涉及药物送递及感染控制等专业问题。常用的类固醇喷雾更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管制类药物。类固醇只能用于哮喘和气管敏感,滥用类固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能适得其反。”
VOA 2023.11.25
|